07/02
2025
专访恩力动力戴翔 | 绿动Elog
07/02
引 言「绿动Elog」是绿动资本特别策划的企业家访谈专栏,名称中的E取自英文“Entrepreneur”(企业家)的首字母,Elog即企业家日志。本专栏将聚焦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家,通过深度对话揭秘行业内幕与发展动向,挖掘企业在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中的独特实践,分享创业历程中的经验与思考。
“古迪纳夫教授‘做对人类有用的电池’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我不想只做理论研究而是要亲自参与这场能源革命中去。”恩力动力创始人、董事长戴翔博士的创业之路,始于恩师锂电池之父、诺奖得主古迪纳夫教授的感召。
戴翔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硕后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读博,师从古迪纳夫教授。此后在德州大学的科研和惠普、常青太阳能等知名科技公司近二十年的新材料与新能源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实践中,他深深地认识到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是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十三年前,他创办恩力动力,把对电池技术的理解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行动。
因此,恩力动力自诞生之日起,便确立了“智慧能源,绿色家园”的崇高使命,以及“成为世界一流固态电池科技企业”的宏大愿景。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公司一切战略部署和技术研发的根本指引。作为一家专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硬核科技公司,恩力动力在戴翔的带领下,已在全球固态电池的竞技场上砥砺前行了十三个春秋。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戴翔博士感慨万千:“恩力动力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产品迭代的速度以及市场切入的节奏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基于对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和对终端市场真实需求的精准把握。这是我们能够走到今天,并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特优势的关键所在。”
戴翔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硕后赴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读博,师从古迪纳夫教授。此后在德州大学的科研和惠普、常青太阳能等知名科技公司近二十年的新材料与新能源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实践中,他深深地认识到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是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十三年前,他创办恩力动力,把对电池技术的理解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现实行动。
因此,恩力动力自诞生之日起,便确立了“智慧能源,绿色家园”的崇高使命,以及“成为世界一流固态电池科技企业”的宏大愿景。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公司一切战略部署和技术研发的根本指引。作为一家专注于下一代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硬核科技公司,恩力动力在戴翔的带领下,已在全球固态电池的竞技场上砥砺前行了十三个春秋。
回顾公司的发展历程,戴翔博士感慨万千:“恩力动力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产品迭代的速度以及市场切入的节奏上,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基于对核心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和对终端市场真实需求的精准把握。这是我们能够走到今天,并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特优势的关键所在。”

恩力动力创始人、董事长戴翔
洞察全球格局,于竞逐中定位中国优势
放眼当下,全球能源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固态电池为代表的先进储能技术,其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可以说,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与成功商业化,将不仅限于电池产业本身,更将深刻地重塑能源、交通、航空、自动化等众多相关产业的现有格局与未来边界。
戴翔判断:“2030年将是全固态电池电芯实现规模化量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关键材料供应链初步形成规模、成本开始具备竞争力的关键节点。从2030年到2035年,随着性能的持续提升、成本的显著下降以及全场景应用的展开,固态电池有望迎来全方位的大爆发,成为锂电池技术的主流路线之一。”
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已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乎未来能源主导权的激烈竞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顶尖企业、研究机构纷纷投入巨资,力图抢占技术制高点。对于这场全球性的角逐,戴翔基于其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国际视野,给出了精辟的判断:“如果总结当前国内外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展态势,我认为可以精准概括为‘日韩技术先行,中国规模引领,全球商业化加速’。”
具体来看,日本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探索起步非常早,积累了相对深厚的研发经验。通过构建强大的‘官-产-学’联盟,集合了顶尖高校、研究机构、电池制造商以及丰田等汽车巨头的力量,协同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落地。美国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则更多地依赖于充满活力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涌现出以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Solid Power等为代表的一批专注于固态电池技术的创新公司,各自形成了独特的技术路线和知识产权壁垒。韩国在三星SDI、LG新能源、SK On等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巨头的共同推动下,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布局也在显著加速,他们凭借在传统锂电池领域积累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正试图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延续其竞争优势。
而中国市场的优势,戴翔认为:“经过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传统锂离子电池领域已经建立了全球范围内最为完整、最具成本效益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链体系,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为我们发展固态电池奠定了极其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关键材料的制备、电芯的设计与制造工艺,还是在工程技术人才储备和广阔的市场应用方面,我们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也至关重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支持方向,例如去年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提出要加速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示范应用,这无疑加速了固态电池,特别是车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装车节奏”,他补充说道。
在中国,产学研各界对全固态电池这个终极方向的共识正在快速形成,虽然起步相对日本晚一些,但凭借强大的人才基础、产业化能力以及车企的协同加速,中国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上,有望实现后来居上。戴翔预计,在产业规模和效率速度上,中国不会落后于日韩,甚至可能在2030年后在产业规模上超越它们。
务实、迭代、创新,恩力的进阶之路
固态电池这一“未来战场”前景广阔但也挑战重重,恩力动力深知要想在这场关乎未来能源主导权的长跑竞赛中脱颖而出,必须制定出一条既富有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图和市场拓展战略。
戴翔强调:“科技创新最终的价值体现,在于能够转化为满足真实市场需求的、可靠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最终形成可持续的生产力。恩力动力从创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务实聚焦、迭代创新的发展道路。”
回顾恩力动力的市场策略,选择先从技术要求极为严苛、对性能提升渴望迫切、且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的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高端细分市场切入。戴翔解释说:“作为创业公司,资源非常有限,必须聚焦且与行业巨头进行差异化竞争。我们创始团队拥有二十多年的产业经验,深知商业化切入点的重要性,选择错误的‘抢滩点’,弹药不足就可能‘拍死在沙滩上’。我们要选择‘无人区’去创新,去切入市场。”。
无人机用35Ah SWIFT 电池包
之所以选择无人机作为切入点,戴翔分析有三点原因:第一,无人机对能量密度(续航)要求极高,这是客户的核心痛点,恩力动力的技术能创造独特价值;第二,电池在无人机整机成本中占比相对较低(约10%),因此对价格相对不敏感,能为新技术提供利润空间;第三,无人机产品迭代速度快,验证周期短(3-6个月),能让产品快速获得应用反馈,加速技术和产品的成熟。
实践证明,率先切入无人机是正确的选择,它让恩力动力的第一代半固态产品在量产后仅一年多时间就实现了销售额过亿,形成了从客户验证到量产、再到规模化销售的商业闭环,并帮助其在工业无人机这一细分市场建立了头部的先发优势。
随着半固态、准固态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市场认知的不断提升,以及新兴应用场景的蓬勃兴起,恩力动力的战略重心也随之进行了动态调整与聚焦。“当前及未来几年,我们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的核心,将高度聚焦在两大极具爆发潜力的新兴战略领域:一是快速成长的低空经济生态,特别是eVTOL和高端无人机对超高能量密度、极致安全、长循环寿命电池的刚性需求;二是方兴未艾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包括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它们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特性、形状灵活性以及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同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公司电芯产品
为了精准而高效地实现这一战略,恩力动力在内部精心设计并严格执行着一套被其称为“量产一代,中试一代,研发一代”的独特产品迭代开发策略。这种滚动发展、梯次推进的迭代开发模式,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系统,确保了恩力动力能够在激烈的技术竞赛中,既能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地满足当前市场需求、巩固市场地位,又能始终保持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洞察和领先布局,从而在长周期、高投入的固态电池产业化道路上行稳致远。
资本护航,共筑产业未来
电池技术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无疑是一场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征途。从基础材料的突破、电芯设计的优化,到生产工艺的精进和良率爬坡,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持续高强度的资本投入与顶尖人才的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硬科技公司的发展壮大,尤其需要“耐心资本”的鼎力支持。
作为一家致力于前沿电池技术研发的成长型企业,恩力动力自成立以来已成功获得多轮融资,身后聚集了中科创星、磐谷创投、大兴投资、微光创投、博润资本、元诺资本、红杉中国、绿动资本、广汽资本、清大海峡、金石投资等十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恩力动力创始人戴翔对此深怀感激:“我非常感谢投资人们,他们都是我们的‘贵人’。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恩力动力的今天。”他表示,这种支持远不止于资金层面,“他们在战略聚焦、团队建设,尤其是如何组建更强战斗力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团队上,都给予了我们极好的建议。同时,他们在产业、客户和政府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在公司低谷时给予的鼓励,更是无价的支持。”
在众多同行者中,绿动资本是恩力动力尤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作为一家专注于绿色低碳领域投资的专业机构,绿动资本与恩力动力的结缘,源于其对新能源产业未来的深刻洞察和系统性布局。早在2017年,绿动资本就已形成清晰的投资策略:不仅要在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LIB)的“主战场”布局,更要前瞻性地投资以固态电池(SSB)为代表的“未来战场”。
绿动资本对恩力动力的支持也远超资金层面,始终秉持着“帮忙不添乱”的投后风格。戴翔对此感触尤深,他特别提到了与绿动资本董事长、创始人白波博士的深厚情谊:“我和白波博士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理工科背景,都有海外学习工作和创业的经历,因此惺惺相惜,沟通非常顺畅。”
他回忆起公司B轮融资时的艰难时刻:“前两年整个一级市场非常不景气,而恩力动力又处在从研发向量产突破的关键阶段,两个因素叠加,使得B轮融资极具挑战。在这个期间,白波博士和绿动团队不仅在实际行动上提供了巨大帮助,更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情绪价值与鼓励。”
“对于恩力动力而言,像绿动资本这样的投资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务投资人,更像是并肩作战的创业伙伴。”戴翔最后补充道,“我们公司的成长,凝聚了这些投资人的期待与能量。正是他们的支持,让恩力的使命变成了我们这个‘朋友圈’共同的使命,从而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